德森觀察:我國農業(yè)耕地土壤污染現狀
造成我國耕地農田土壤污染的因素有三個:農用化肥、農藥和工業(yè)化污染。
一、我國農用施肥情況及其對耕地土壤的污染
由于化肥里面含有一定量的磷和氮,在長期使用下,以及大批量的投入于土壤之中,嚴重破壞了土壤的地質結構,使得土壤內部的營養(yǎng)成分失去了應有的平衡,從而導致土壤出現土壤結塊、地質變差、儲水功能弱化等眾多問題。在污染源方面,農用施肥一直是土壤受重金屬污染的重要因素。
1978年至2015年,中國農用化肥施用量持續(xù)增長,2015-2018年有所下降,但單位耕地面積的化肥施用折純量仍然高達443.53kg·hm-2,極大超過了發(fā)達國家為防止化肥對環(huán)境造成危害所設置的225kg·hm-2的安全上限。
二、我國農藥使用情況及其對耕地土壤的污染
農藥主要包括殺菌劑、殺蟲劑和除草劑三大類。近年來,隨著農藥長期大量的施用,農藥殘留及污染問題日益嚴重,已成為農業(yè)面源污染的重要來源之一。據統(tǒng)計,農田中施用的農藥量僅有30%左右附著在農作物上,其余70%左右擴散到土壤和大氣中,導致土壤中農藥殘留量及衍生物含量增加,造成農田土壤污染。這不僅會破壞土壤中的生物多樣性,還會通過飲用水或土壤-植物系統(tǒng)經食物鏈進入人體,危害人體健康。
我國是一個農業(yè)大國,農藥使用量居世界第一,每年達50~60萬t,其中80%~90%最終將進入土壤環(huán)境,造成約有87~107萬hm2的農田土壤受到農藥污染。我國農藥使用量較大的地區(qū)有上海、浙江、山東、江蘇和廣東,其中以上海和浙江用藥量最高,分別達到了10.8kg/hm2和10.41kg/hm2。以小麥為主要農作物的北方干旱地區(qū)施藥量小于南方水稻產區(qū);蔬菜、水果的用藥量明顯高于其他農作物。目前,農藥污染已成為我國影響范圍最大的一類有機污染,且具有持續(xù)性和農產品富集性。隨著使用量和使用年數的增加,農藥殘留逐漸增加,呈現點-線-面的立體式空間污染態(tài)勢。
三、我國工業(yè)化導致的耕地污染情況
根據2013年12月公布的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結果,我國中、重度污染耕地大體在5000萬畝左右,這部分耕地已經不能種植糧食。受此類污染的重點區(qū)域多是過去經濟發(fā)展比較快、工業(yè)比較發(fā)達的東中部地區(qū)、長三角、珠三角、東北老工業(yè)基地。其中,珠三角地區(qū)部分城市有近40%的農田菜地土壤重金屬污染超標,其中10%屬于嚴重超標。
據經濟觀察報報道,全國目前大約有2億畝耕地在利用上存在食品安全、生態(tài)安全等問題,其中有5000多萬畝受到重金屬等的中重度污染,有6400多萬畝是位于25度以上的陡坡,有8400多萬畝是位于東北、西北地區(qū)的林區(qū)、草原的范圍內,這部分耕地都是需要經過重新修復,需要得到修養(yǎng)生息,才可能恢復到正常的農業(yè)生產當中。
土壤淋洗修復技術的特點之一就是祛重金屬高效,是少數的能將污染物從土壤中徹底移除的修復方法之一。同時,土壤淋洗修復技術還具有適用范圍廣、處理容量大、費用低、效果顯著等特點,具有較好的實際應用前景。